"My City" (2016) by Lau Hok Shing Hanison 《我城》(2016) 劉學成

藝術家劉學成展出受西西《我城》啟發的作品

「多媒體文學展覽:文本中存在或不存在的香港記憶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於2016年舉辦,藝術家劉學成受邀參展。他受西西的《我城》啟發,創作出一組三件的藝術品。

三件作品分別命名為《我城》、《菠蘿》和《有》,創作靈感源於西西《我城》中的第13、12及9章。

《我城》(2016) 是一件以香港島為原形的木雕作品,圍繞香港島的海洋以環氧樹脂製造,再以撕碎的1974年香港地圖拼成海牀,就如與西西描繪的70年代香港互相呼應。微縮的香港島木雕,小得可以捧在掌心之中,藝術家希望香港人可藉此學會如何抓緊這片土地的文化和一切。這份作品靈感源自小說《我城》第13章,阿果出遊回來和母親的對話,當中母親提及南下的逃難經歷及感受,與阿果的遊歷交錯,這對話反映了70年代「過客」心態與本土意識交替的情況。

《菠蘿》(2016) 由真菠蘿與假菠蘿(玩具菠蘿、印有菠蘿圖樣的拖鞋、衣服等等)組成。真菠蘿有三個,就如西西《我城》第12章中被阿傻所偷的。而「菠蘿」的意象是直接回應六七暴動的「菠蘿」(土製炸彈),故事中加入了真菠蘿的辯白:「我們是真的菠蘿,又香又甜,不會吃掉小孩的嘴巴和手指。」以回應當年暴動中一對小姐弟被炸死的事件。在另一部分的藝術品,在放滿假菠蘿的盒子上,藝術家故意灑上如血迹般的紅色顏料,回應書中的敍述。

作品《有》(2016) 則取材自《我城》第9章中關於「有」的故事,故事中講述逝去的人會被置放於寫着「有」字的那節火車卡內,運到埋葬的地方去。文章的最後寫道:「在這個城市裏,每天總有這些那些,和我們默然道別,漸漸隱去。」感歎著昔日事物的消逝。藝術家把多顆木珠放於木箱中,底部貼着香港地圖,取木珠滾動的特性,比喻香港文化價值的流逝。

 

 

(相片由藝術家劉學成提供)

開啟討論

其他討論

Xi Xi at the Cattle Depot with the works of the “King of Kowloon.

在此討論與西西之城有關的話題。請留言或開始對話!

Topics:
0
Replies:
0
Freshness:
There are no topics posted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