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集《白髮阿娥及其他》(洪範書店)出版。

關於西西的《白髮阿娥及其他》

– 由陳智德撰寫

二○○六年出版的《白髮阿娥及其他》,完整收錄西西始於一九八○年代的八篇「白髮阿娥」小說系列,從一個五○年代移居香港的「舊移民」,一個中年婦人的角度思考香港生活的意義,也探問歷史和宗教等主題。這系列小說的首五篇寫於八○年代,〈白髮阿娥與皇帝〉寫於一九九七年,最後兩篇〈他者〉和〈照相館〉寫於二千年。〈他者〉講述阿娥住進醫院接受治療期間發生的故事,把其動手術的前後與越南船民病人以手勢溝通、對於身世離亂的短暫共感,都寫得素淡自然。

〈照相館〉寫阿娥看顧位於廉租屋邨邊陲的一家照相館,有一天她拂掃飾櫥時,逐一檢視飾櫥裡的舊照,包括陌生人和自己的家庭照,同時串連起回憶。那是小說中最動人一段,西西以阿娥年老而灑脫的視角,像展開手卷一樣略過生命的璀璨和家族的離散。種種回憶存於照相館一角,也象徵城市邊緣舊區保留地方記憶的人文價值。在小說的終結部份,西西安排一名小女孩到照相館叩門,洽拍學生照,但由於店舖行將結束,阿娥著女孩另找他店,婉拒了叩問,西西藉此提出社區重建所引致的人文經驗斷裂,既使城市記憶失去載體,復使下一代失去文化傳承之所由,小說中的阿娥徘徊於真幻影象之間,其瞻前顧後的複雜感情,也代表西西在時代轉折裡的思考。

 

節錄自《白髮阿娥及其他》

西西:<解體>,《白髮阿娥及其他》

「新搬的家,我只住了不到一個星期。我不能,回去了。我的凝聚力,不允許我,集中飄到那麼遠。但那裡仍有一點兒的我,我的殘餘的氣味。那麼微弱,那麼稀薄,甚至你,我的紅顏知己,也無法,捕捉。也許,偶然吧,在冬日,某一個靜寂的,晚上,你會在,棉被的摺縫中,忽然,與之邂逅,而感到驚訝。你不要,流淚,我不允許你,哀傷。」

「只有牠們,我所喜愛的貓兒,憑藉,天賦的,敏銳的嗅覺,可以,從眾多,混雜的,氣味中,依然,辨識到,我的存在。小小的,腦子裡,也許,奇怪,這特殊而又熟悉的氣味,為何,沒有,相連的,形體,而且愈來愈淡,難以,追尋。幾個星期,之後,再也無法捕捉。那麼,我就,完完,全全地,形、神:俱…散……了。」

 

對於 《白髮阿娥及其他》的評論

陳智德:本土的自創與解體——從《我城》到《白髮阿娥及其他》

「……但再讀到二〇〇六年出版的《白髮阿娥及其他》,深感小說中的<照相館>、<解體>等篇的故事發展,才是《我城》中阿果、悠悠和阿髮等角色的真正結局,這不是說《白髮阿娥及其他》延續了《我城》,而是想提出,二〇〇〇年代的《白髮阿娥及其他》敏銳地預見了全球化徵象下的市區重建、經濟轉型所導致的「有機社群解體」。在新一波的經驗斷裂、理念承接的懸空當中,七〇年代的本土認同及一代人理念探求上的「有」,又還原作「無」,<照相館>、<解體>等篇所嘲笑和憤怒的二〇〇〇年代世界,才是一個真正改寫了《我城》的改編者。」

 

 

如果你已讀過《白髮阿娥及其他》,歡迎留言給我們!

開啟討論

The book cover of Hand Scroll (2016).

在此討論與西西的小說有關的話題。請留言或開始對話!

Topics:
6
Replies:
0
Freshness:
    •  
    • 主題
    • 回覆
    • 自從
    • Yanyi的《我城》我思

      對《我城》的最初認識,大概是「城籍」,還有火車卡門上的「有」字牌。這次《我城》成為「我城我書」的年度選書,忽然多了個重讀《我城》的理由,我才看見先前沒有留意的部分,尤其是《我城》中的憂鬱。我在想,如果《我城》有續篇,西西又會如何書寫2020年的香港? 但我知道,西西是不會希望我們都變成「『勿』快樂」的。正如《我城》中的母親所言:「看日出,就像是尋找一個希望」。於是,我嘗試搜尋《我城》裡的「希望」。我發現,《我城》裡的「希望」都與「種植」和「建造」有關。一如囚友種樹、青年們在郊外種植電話柱,還有阿髮發現玻璃花園…… 所以,我希望,這些「希望」能像木馬道一號那座被包裹的鋼琴一樣,再抬出來的時候,能發聲,能再次被聽見。 陳燕怡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博士資格候選人

      閱讀全文

      發佈者: XiXiCity
      回覆: 0
      開始討論:
    • 0
    • Collier Nogues comments on ‘My City’

      "My favorite thing about My City is how deeply it cultivates a sense of Hong Kongers all being in it together. Take Liberty, who seems in Chapter 2 to be a child still herself,...

      閱讀全文

      發佈者: XiXiCity
      回覆: 0
      開始討論:
    • 0
    • Christopher Mattison comments on ‘My City’

      The art historian Jonathan Hay writes about the “Suspension of Dynastic Time” in relation to artists and scholars who found themselves caught between the bian 變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Ming to the Qing dynasty....

      閱讀全文

      發佈者: XiXiCity
      回覆: 0
      開始討論:
    • 0
    • Hawk Chang comments on ‘My City’

      "In my reading of Xi Xi's works, I am particularly impressed with her double identity as a narrator. On the one hand, we perceive an objective speaker who is skillfully detached from the story....

      閱讀全文

      發佈者: XiXiCity
      回覆: 0
      開始討論:
    • 0
    • Lucinda News comments on ‘My City’

      “Xi Xi’s writing is both child-like and highly challenging. In My City, you are shown Hong Kong as if refracted through a prism. The city is there, but you never see it head on....

      閱讀全文

      發佈者: XiXiCity
      回覆: 0
      開始討論: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