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城》(洪範書店)再版。

西西對於 《我城》 的感想

西西、何福仁:胡說怎麼說——談《我城》

無論《東城故事》、《象是笨蛋》、《草圖》這些存在主義式的小說,我覺得都不是我應該走下去的路,我想寫一個比較快樂的,同樣「存在」,但用另一種態度。那時受一些其他東西的衝擊,比方披頭四的《黃色潛艇》、約瑟盧西的《女金剛大破鑽石黨》、路易馬盧的《莎西在地下鐵》等等,這些電影都比較創新、有趣,運用不用形式表現。我想,小說為甚麼不能夠這樣?……為甚麼不寫青年人的生活,活潑些,從他們的角度看問題呢?像披頭四……那時,香港也有許多這樣的青年人,活潑,充滿朝氣,穿牛仔褲唱民歌,難得的是相當明白事理,有正義感……他們做的不過是卑微的工作……生活環境困難重重,可都努力去做,而且做得快快樂樂。這小說是獻給這些無名英雄的。

 

對於 《我城》的評論

何福仁:《我城》的一種讀法(1989)

《我城》的敘述者是小說裏的人物阿果,當初在報紙上發表時作者就索性署名阿果。敘述者並不等同作者,作者顯然也不願意囿於阿果的固定視點,比方胡說的一節就是視點的轉移。移動視點之妙,可以產生流動的節奏感,可以容許阿果的視點,一如電影的搖鏡頭,轉移為悠悠的、阿髮的、麥快樂的、阿北的,甚至是渡海輪船上那個無所事事的鹹魚主人的,是獨個兒在荒島沙灘接受領袖訓練的年輕人的,是在貨船上做電工的阿遊的。

……無論悠悠、阿髮、麥快樂、阿北等人,都並不說「我」(「我」有時也轉移為「你」,見第10節),這個「我」,只是阿果。然而細味他們的口吻心神,跟阿果同形對應,彼此支援,與其說是「他們」,何妨看成「我們」?這些「我」,各有職分,卻都以阿果為原型。那時受技能訓練、改進自己的阿果,是從做門到看門、始終堅持要把工作做好的阿果,行船、旅行、反芻城市的遷變,與乎不斷改變工作來調整跟城市的關係的阿果。

《我城》的眾我,是對這平凡、大眾的肯定,一種出於群體的「同命感」;又同時意識到自身與環境的困限,這個我,置身在各樣的人際關係、城裏城外各種環境裏,不過是群體裏的一號,沒有甚麼了不起,必須謙虛地學習,要改善環境,就得從改進自我出發,踏實虔誠,彼此協心,然後才能眾志成城。然則這樣子的我,平凡裏已見不平凡。所以書名《我城》,而不是《我們的城》。

 

如果你已讀過《我城》,歡迎留言給我們!

開啟討論

The book cover of Hand Scroll (2016).

在此討論與西西的小說有關的話題。請留言或開始對話!

Topics:
6
Replies:
0
Freshness:
    •  
    • 主題
    • 回覆
    • 自從
    • Yanyi的《我城》我思

      對《我城》的最初認識,大概是「城籍」,還有火車卡門上的「有」字牌。這次《我城》成為「我城我書」的年度選書,忽然多了個重讀《我城》的理由,我才看見先前沒有留意的部分,尤其是《我城》中的憂鬱。我在想,如果《我城》有續篇,西西又會如何書寫2020年的香港? 但我知道,西西是不會希望我們都變成「『勿』快樂」的。正如《我城》中的母親所言:「看日出,就像是尋找一個希望」。於是,我嘗試搜尋《我城》裡的「希望」。我發現,《我城》裡的「希望」都與「種植」和「建造」有關。一如囚友種樹、青年們在郊外種植電話柱,還有阿髮發現玻璃花園…… 所以,我希望,這些「希望」能像木馬道一號那座被包裹的鋼琴一樣,再抬出來的時候,能發聲,能再次被聽見。 陳燕怡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博士資格候選人

      閱讀全文

      發佈者: XiXiCity
      回覆: 0
      開始討論:
    • 0
    • Collier Nogues comments on ‘My City’

      "My favorite thing about My City is how deeply it cultivates a sense of Hong Kongers all being in it together. Take Liberty, who seems in Chapter 2 to be a child still herself,...

      閱讀全文

      發佈者: XiXiCity
      回覆: 0
      開始討論:
    • 0
    • Christopher Mattison comments on ‘My City’

      The art historian Jonathan Hay writes about the “Suspension of Dynastic Time” in relation to artists and scholars who found themselves caught between the bian 變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Ming to the Qing dynasty....

      閱讀全文

      發佈者: XiXiCity
      回覆: 0
      開始討論:
    • 0
    • Hawk Chang comments on ‘My City’

      "In my reading of Xi Xi's works, I am particularly impressed with her double identity as a narrator. On the one hand, we perceive an objective speaker who is skillfully detached from the story....

      閱讀全文

      發佈者: XiXiCity
      回覆: 0
      開始討論:
    • 0
    • Lucinda News comments on ‘My City’

      “Xi Xi’s writing is both child-like and highly challenging. In My City, you are shown Hong Kong as if refracted through a prism. The city is there, but you never see it head on....

      閱讀全文

      發佈者: XiXiCity
      回覆: 0
      開始討論: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