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哀悼乳房》(洪範書店)出版。

關於西西的《哀悼乳房》

西西患上乳癌,並接受手術及化療。《哀悼乳房》是其中首本探討乳癌患者經歷的中文書。12月,《哀悼乳房》獲台灣《中國時報》開卷版選為十大好書。目前,本書正在翻譯成英文。

節錄自《哀悼乳房》

「皮囊語言,它的語言同樣包括聲音和圖象,它書寫的文字,在我們的軀體上留下符號。我們用心電圖、超音波、X光照射透視,都能找到圖象的符號,皮囊真是善於表達自己的語言家,幸虧這樣,我們才能在世界上活了那麼久。二十世紀大多數的思想家最關心的課題是語言,揭示語言的奧秘成為使哲學科學化的關鍵。天生我們有一張嘴巴,兩隻耳朶,我們在不斷解釋自己的時候,更應該留神地聆聽,不要讓嘴巴過分膨脹,而耳朶日漸退化。我想,地球是一個更大的皮囊,它不是正發出許多語言符號?我們人類如果仍然不肯聆聽,早晚就要失去這最後一具安身立命的大皮囊了。」

– 西西:〈皮囊語言〉,載《哀悼乳房》,洪範書店,1992年,頁302-303。

《哀悼乳房》序

這是一本有關乳房,以乳房為主題的書,但內容可能與你心目中聯念、臆測的不同。三十多個月之前,一個晴麗的夏日,當敘事者快快樂樂地游泳後,站在泳場浴室淋浴,發現自己的乳房上長出了小小的硬塊,不過如花生米大小的硬塊罷了,不久就驗定是乳癌。書本所說的,是失去乳房的事,沒有哀艷離奇角色與情節,如果這不是你想找的書,還是繼續你探索的旅程吧,並祝你幸運。不過,我還不打算失去你這位讀者,你何妨也買一本《哀悼乳房》,因為它和你的關係,在許多方面來說,其實相當密切。

作者把疾病公開描畫,不敢說是打破禁忌,卻不失為個人自救的努力。所謂「哀悼」,其實含有往者不諫,來者可追,而期望重生的意思。

對於 《哀悼乳房》的評論

陳燕遐:<書寫疾病、解除喻意——《哀悼乳房》的自我治療>

《哀悼乳房》本身就是這樣一種身體力行的成果。西西以病人的身分與讀者分享她治療的過程與病後的種種反省……

她以書寫作為自我治療,一方面把內心的恐懼、疑惑、憂傷外在化,透過敘事達到宣洩、淡化以至滌淨的作用,同時透過書寫把疾病客體化,在一定的距離內對之進行解剖、分析、解除喻意,以至最終能坦然面對、接受。

如果你已讀過《哀悼乳房》,歡迎留言給我們!

《哀悼乳房》節錄

「皮囊語言,它的語言同樣包括聲音和圖象,它書寫的文字,在我們的軀體上留下符號。我們用心電圖、超音波、X光照射透視,都能找到圖象的符號,皮囊真是善於表達自己的語言家,幸虧這樣,我們才能在世界上活了那麼久。二十世紀大多數的思想家最關心的課題是語言,揭示語言的奧秘成為使哲學科學化的關鍵。天生我們有一張嘴巴,兩隻耳朶,我們在不斷解釋自己的時候,更應該留神地聆聽,不要讓嘴巴過分膨脹,而耳朶日漸退化。我想,地球是一個更大的皮囊,它不是正發出許多語言符號?我們人類如果仍然不肯聆聽,早晚就要失去這最後一具安身立命的大皮囊了。」

西西:〈皮囊語言〉,載《哀悼乳房》,洪範書店,1992年,頁302-303。

開啟討論

The book cover of Hand Scroll (2016).

在此討論與西西的小說有關的話題。請留言或開始對話!

Topics:
6
Replies:
0
Freshness:
    •  
    • Topic
    • Replies
    • Since
    • Yanyi的《我城》我思

      對《我城》的最初認識,大概是「城籍」,還有火車卡門上的「有」字牌。這次《我城》成為「我城我書」的年度選書,忽然多了個重讀《我城》的理由,我才看見先前沒有留意的部分,尤其是《我城》中的憂鬱。我在想,如果《我城》有續篇,西西又會如何書寫2020年的香港? 但我知道,西西是不會希望我們都變成「『勿』快樂」的。正如《我城》中的母親所言:「看日出,就像是尋找一個希望」。於是,我嘗試搜尋《我城》裡的「希望」。我發現,《我城》裡的「希望」都與「種植」和「建造」有關。一如囚友種樹、青年們在郊外種植電話柱,還有阿髮發現玻璃花園…… 所以,我希望,這些「希望」能像木馬道一號那座被包裹的鋼琴一樣,再抬出來的時候,能發聲,能再次被聽見。 陳燕怡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博士資格候選人

      Read More

      Posted by: XiXiCity
      Replies: 0
      Started:
    • 0
    • Collier Nogues comments on ‘My City’

      "My favorite thing about My City is how deeply it cultivates a sense of Hong Kongers all being in it together. Take Liberty, who seems in Chapter 2 to be a child still herself,...

      Read More

      Posted by: XiXiCity
      Replies: 0
      Started:
    • 0
    • Christopher Mattison comments on ‘My City’

      The art historian Jonathan Hay writes about the “Suspension of Dynastic Time” in relation to artists and scholars who found themselves caught between the bian 變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Ming to the Qing dynasty....

      Read More

      Posted by: XiXiCity
      Replies: 0
      Started:
    • 0
    • Hawk Chang comments on ‘My City’

      "In my reading of Xi Xi's works, I am particularly impressed with her double identity as a narrator. On the one hand, we perceive an objective speaker who is skillfully detached from the story....

      Read More

      Posted by: XiXiCity
      Replies: 0
      Started:
    • 0
    • Lucinda News comments on ‘My City’

      “Xi Xi’s writing is both child-like and highly challenging. In My City, you are shown Hong Kong as if refracted through a prism. The city is there, but you never see it head on....

      Read More

      Posted by: XiXiCity
      Replies: 0
      Started:
    • 0